由赵沨老师发表的期刊论文:《关于《弦索十三套》的传谱》一文中提到,在1958年、1959年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曾经试奏过其中两首,当时受到音乐界的关注,1986...
由赵沨老师发表的期刊论文:《关于《弦索十三套》的传谱》一文中提到,在1958年、1959年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曾经试奏过其中两首,当时受到音乐界的关注,1986...
该篇论文由吴晓萍教授,于2000年发表在第二期中国音乐学(季刊)上。 该论文首先阐明清代蒙族文人明谊(荣斋)所著的以琵琶,胡琴,三弦,筝为主的合奏谱《弦索备考》,与19世纪初...
很幸运在我的研究生时代,能够遇见像妈妈又像姐姐的严师,她关心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等。 同样庆幸的是,研究生时代,我与我的“小可爱们”相遇了,或许是我的本科时代的...
我本科读的是表演专业,最渴望上台,寻找机会锻炼自己,也最怕紧张,但是似乎很少有合适的机会让我把握住。那是上台手都会抖,也爱忘谱子。虽然有想法,却总是准备不充分...
已是午夜,每到午夜时刻,我总是思绪万千,一个人的时候,更能够静下来,便开始思考昨晚院迎新晚会首演《春景》。 “融” 昨天我说到,进入学术界,成为一名“学者”,...
这一周,似乎我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排练,每天排练几乎要到九十点,开车回家的路上,由衷的感叹,真的很累。 明天就要首演《春景》了,虽然累,但是真心感觉收获很多。 今夜思绪颇多,思...
我有一只猫,中华田园小橘猫,因此,给它取名为“小橘子” 我一直觉得它是我的缘分,在我对猫产生兴趣的时候,它机缘巧合的来到了我的身边,这点我需要感谢“小橘子”的“干妈”思洁,是...
一.《瀛州古调》曲谱简介 《瀛州古调》是近现代重要的琵琶曲谱,是琵琶流派崇明派的代表曲谱,融合了崇明派的风格特点。 由崇明派琵琶家代表人物沈肇州编辑。辑有《音...
成都的初冬,一丝丝寒冷,却不像北方的冬日那样严寒。已经是下午了,校园里显得格外的安静,金黄的银杏叶已经掉的差不多了,枫叶已经大面积的枯黄,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 原本约好...
“海青”是什么呢?在自然界,海青是一种鸟类,而在民族音乐界呢,海青是一种音乐形象的塑造,也是一种人文情感的寄托。在我深爱的琵琶世界里,“海青”是一首曲子,是一种研究对...
笔者观点: 概念=内幕–局外人(二分法) 笔者认为,文化的边界是有渗透性的,要想研究某个地区的文化,就要先渗透到这个地区,于是,笔者真正投入到田野中去。 田野中的家(笔者把这...
2.树立一个田野研究方法和田野经验 一.田野 1.田野调查是当代民族音乐学的核心,每一个民族音乐学家所研究项目有一个过程,那就是“田野调查方法”。 2.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研究方...
内容 一.《陈隋》的史料介绍及说明 1.《陈隋》又名《陈隋调》、《陈隋古音》、《汉宫秋月》 2.最早出现《檀槽集》(1842年)(未出版的琵琶谱) 3.《陈隋》内容: 揭露陈...
内容 (一)流派的形成 1.清末时期琵琶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指的是江南地区(主要是指形成于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和浙江杭州一带) 南派又分为:崇明派、平湖派、杭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