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修钟记》

    老街的钟表铺开了三十多年,陈师傅修过的钟表能堆满半条街。这天铺子里来了位特殊客人——市博物馆馆长,捧着个裹红绸的西洋珐琅钟:“陈师傅,这是重要展品,劳您务必修好。” 陈师傅掀...

  • 《最后的平头》

    新民路口的老理发店要拆了,红白旋转柱停转那天,顾师傅正在给老赵剃平头。推子推到后颈时,拆迁办的黄帽子在门口喊:“老顾,下月十五前清空!” 老赵对着镜子摸摸青皮头皮:“真关?”...

  • 修不好的老收音机

    在城南的老街上,有一家“徐记电器维修铺”,老师傅徐伯手艺精湛,远近闻名。可最近,徐伯却遇上件“砸招牌”的怪事——一台老旧的“梅花牌”收音机,他怎么修,都修不好。 这收音机是一...

  • 《修表记》

    新民路口的老钟表店要拆了。秦师傅的桃花木工作台裂了三道纹,玻璃柜里躺着百来只停摆的旧表,修表镜卡在右眼上勒出深痕。拆遷隊第一次來測量時,他正用镊子夾著米粒大的齒輪,抖得像風中...

  • 《馄饨摊的清晨》

    老街东头的梧桐树下,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响起梆子声。赵老汉的馄饨摊开了二十年,蓝幌子洗得发白,锅沿敲出三处凹痕。西头新开的精品早餐店亮着霓虹灯,穿制服的服务生隔着玻璃窗朝他瞥。...

  • 《最后一根油条》

    新民菜市口的刘记油条摊,每天清晨四点半准时飘出第一缕油烟。刘老拐的油锅滚了四十年,铝皮炸锅底敲出个月牙弯——那是某天城管掀摊时撞的坑。 五月末那天,街道办送来通知:旧城改造,...

  • 一枚银元

    老街的旧货市场周末总是格外热闹。林阿姨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支了个小摊,卖些家里的老物件。她心里惦记着给即将上大学的小孙子凑点零花钱。 这时,一个穿着文化衫、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蹲在...

  • 矮了半截的柜台

    在溪畔镇,陈老西的“老西理发店”开了四十多年。如今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他的生意也渐渐冷清下来。 最让老主顾们嘀咕的是,陈老西最近像是魔怔了。他花了...

  • 代客加工的老秤

    城南菜市场有个“赵记粮油铺”,老板赵老爷子是个倔脾气。别的铺子早用上电子秤,又快又准,他却还守着他那杆老式的黄铜杆秤,给人称米称面时,秤砣滑来滑去,看得年轻人直着急。 更怪的...

  • 《补锅记》

    西街口的孙老头守着他的补锅摊六十载了。那辆锈迹斑斑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破锅烂盆,风一吹就叮当作响,像挂了一车的风铃。 五月里,老城区改造的通知贴满了墙。邻居们都在传,...

  • 《守亭记》

    新民路拐角的公用电话亭,是冯老汉守了三十年的地盘。绿色铁皮褪成灰白,玻璃裂痕贴着胶布,投币口被磨得锃亮。智能手机普及后,只剩冯老汉每日拂拭亭子,塑料椅坐出个明显的屁股印。 拆...

  • 修鞋匠的“噪音”

    老韩在幸福小区门口摆摊修鞋三十年了。最近,他却成了小区微信群里被“投诉”的对象。原因是他那台老旧的补鞋机,发出的“哒哒哒”声太吵了。 投诉的主要是些新搬来的年轻人。住在临街楼...

  • 深夜代驾的“怪规矩”

    网约车平台的数据显示,司机老周有个“怪规矩”:他几乎只在深夜出车,而且接的单子,十有八九是从各个KTV、酒吧门口到城东那片老旧的家属院。 更怪的是,只要乘客一上车,老周就会默...

  • 《修笔记》

    文化局退休的老周,在实验小学对面摆了个修钢笔摊。蓝布招牌被晒褪了色,玻璃柜里躺着百来支残笔,工具磨得比牙医器材还亮。这年头用钢笔的孩子越来越少,老周每日就坐着擦笔尖,棉签堆成...

  • 过期”的棒棒糖

    社区小超市的收银员小林有个“坏习惯”——她总爱把一些临近保质期的糖果、小零食,偷偷塞进结账的小朋友手里。 次数多了,有些家长就不乐意了。王大姐就曾当面把一支棒棒糖从儿子手里抽...

  • 《裁缝店的最后一夜》

    新民巷口的巧珍裁缝店要关门了。 玻璃门上贴满“拆迁大清仓”的红纸,三轮车拉走最后一批布料卷时,林巧珍对着空荡荡的墙面发愣——那里曾挂满姑娘们的嫁衣,如今只剩一枚孤零零的钉子。...

  • 《磨刀石不说话》

    老宋的磨刀摊支在建设路口四十年了。青石磨盘被岁月啃出个月牙凹,三把刮刀磨得只剩下半掌宽,工具箱里那把德国钢锉,还是师父1958年传下来的。 拆迁通知贴到电线杆上那天,老宋正给...

  • 深夜的“暗号”

    幸福里小区新来的夜班保安小郑,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每晚十一点半,他必定准时锁上小区侧面的小铁门。然后搬个凳子,像尊门神似的守在门口。 这可急坏了一批人。比如刚下晚自习的高三...

  • 养老院的“笨学生”

    市养老院的社工小顾最近遇上一件“怪事”——院里最时髦、最潮的徐奶奶,突然变成了一个“笨学生”。 徐奶奶八十出头,却是院里的“科技达人”。智能手机玩得比许多年轻护工还溜,网购、...

  • 搪瓷匠的最后一单

    巷子口的老孙头,是城里最后一个搪瓷匠。他的摊子冷清得能听见风吹过工具的声音。现在谁还补搪瓷缸啊?碗摔了都直接买新的。 可老孙头还是天天出摊,带着他那套家伙事儿:小锤子、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