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不知从何说起_b7ec 一班左瀚源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

  • 安史之乱中的大唐诗人
    公元七五五年,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转而开始走向了历史的衰落。安史之乱结束了中国历史最大的盛世,开创了中国史上第一乱,而且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一下子倒退了几百年。有历史学家统计,在公元754年就是唐玄宗70岁时中国有人口5288万,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但是到了安史之乱结束时,中国还剩下的人口只有1690万的,可见有2/3的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了。
    人们常说国家不幸诗人幸。在这千古一瞬的历史转折之际,无疑也是诗人理应大显身手的舞台。西方的英国诗人奥登为叶芝写的那句悼词:“疯狂的爱尔兰将你刺伤成诗”那么疯狂的安史之乱是否将大唐的诗人刺伤成诗了呢?安史之乱中,我们恰好遇到了中国最大的三个诗歌大家。
    诗仙李白。安史之乱让李白更像李白了。他
    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客观环境刺激不了他,失意了,困顿了,喝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谓忧,便随风散了。
    诗佛王维。安史之乱让王维更不像王维了。因为他在安史之乱中犯了点错误,被安禄山抓住,从此就成了“叛徒”。等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他只好退下来,隐居山林了。故我们看到王维后期的诗歌,总带着禅味。“月出惊山鸟”月亮出来,能够惊动了山里的鸟。他的心已经静到了不能再静,再无波澜了。而这也恰恰说明其实他的心里恐惧已经到了极点,所以他再也不想跟这个世界有任何关系了,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在安史之乱中唯一经受住考验的诗人,是诗圣杜甫。网上流传着关于杜甫的画像,写了一句评语:杜甫真忙!尽管这只是恶搞,但人能意识到杜甫的一大特点:就是在那样一个疯狂的时代,为了平民百姓的疾苦,杜甫真忙。他在安史之乱里忙到什么程度呢?有学者统计过他一生一共写了1400多首诗。清代仇兆鳖的《杜诗详注》收有1439首,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有1458首。其中有多少首诗是写安史之乱的了。三百多首。这是诗史。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唯杜甫的诗歌中反映的那么丰富,全面和深刻。
    而且也正是这些诗歌构成了杜师中最深刻最辉煌的核心部分,例如《悲陈陶》《悲春坂》《哀江头》《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等。杜甫完全是一个安史之乱的见证人。他就是一个难民,在路边的“爷娘妻子”“牵衣顿足”之中,他也是一份子。因此,他的诗歌最能引起共鸣,令人感动。
    《北征》是他写安史之乱的历史长卷,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场面被他描绘出来。“乾坤含疮夷,忧虞何时华”“靡靡逾阡陌,人烟渺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住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三吏,三别是杜甫在逃难过程中的所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更有推己及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天下苍生的呼吁。百姓的苦难,杜甫何曾没有经历过。
    我们应该感谢杜甫,是他画出了破碎的祖国山河,是他吟出了人民的疾痛惨怛,是他鞭挞了万恶的安史之乱。
    吾未见好国如好色者也。

  • 安史之乱中的大唐诗人
    公元七五五年,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转而开始走向了历史的衰落。安史之乱结束了中国历史最大的盛世,开创了中国史上第一乱,而且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一下子倒退了几百年。有历史学家统计,在公元754年就是唐玄宗70岁时中国有人口5288万,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但是到了安史之乱结束时,中国还剩下的人口只有1690万的,可见有2/3的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了。
    人们常说国家不幸诗人幸。在这千古一瞬的历史转折之际,无疑也是诗人理应大显身手的舞台。西方的英国诗人奥登为叶芝写的那句悼词:“疯狂的爱尔兰将你刺伤成诗”那么疯狂的安史之乱是否将大唐的诗人刺伤成诗了呢?安史之乱中,我们恰好遇到了中国最大的三个诗歌大家。
    诗仙李白。安史之乱让李白更像李白了。他
    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客观环境刺激不了他,失意了,困顿了,喝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谓忧,便随风散了。
    诗佛王维。安史之乱让王维更不像王维了。因为他在安史之乱中犯了点错误,被安禄山抓住,从此就成了“叛徒”。等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他只好退下来,隐居山林了。故我们看到王维后期的诗歌,总带着禅味。“月出惊山鸟”月亮出来,能够惊动了山里的鸟。他的心已经静到了不能再静,再无波澜了。而这也恰恰说明其实他的心里恐惧已经到了极点,所以他再也不想跟这个世界有任何关系了,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在安史之乱中唯一经受住考验的诗人,是诗圣杜甫。网上流传着关于杜甫的画像,写了一句评语:杜甫真忙!尽管这只是恶搞,但人能意识到杜甫的一大特点:就是在那样一个疯狂的时代,为了平民百姓的疾苦,杜甫真忙。他在安史之乱里忙到什么程度呢?有学者统计过他一生一共写了1400多首诗。清代仇兆鳖的《杜诗详注》收有1439首,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有1458首。其中有多少首诗是写安史之乱的了。三百多首。这是诗史。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唯杜甫的诗歌中反映的那么丰富,全面和深刻。
    而且也正是这些诗歌构成了杜师中最深刻最辉煌的核心部分,例如《悲陈陶》《悲春坂》《哀江头》《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等。杜甫完全是一个安史之乱的见证人。他就是一个难民,在路边的“爷娘妻子”“牵衣顿足”之中,他也是一份子。因此,他的诗歌最能引起共鸣,令人感动。
    《北征》是他写安史之乱的历史长卷,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场面被他描绘出来。“乾坤含疮夷,忧虞何时华”“靡靡逾阡陌,人烟渺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住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三吏,三别是杜甫在逃难过程中的所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更有推己及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天下苍生的呼吁。百姓的苦难,杜甫何曾没有经历过。
    我们应该感谢杜甫,是他画出了破碎的祖国山河,是他吟出了人民的疾痛惨怛,是他鞭挞了万恶的安史之乱。
    吾未见好国如好色者也。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