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丨在外乡人的篝火里烤番薯 文/瞿外行 那一夜,我骑着三轮车回家村委会门口,柴禾在篝火里哔哩啪啦几个外乡人说起我们的祖先比我们自己还了解 我把没卖掉的番薯,扔进了火里我不...
![240](https://upload.jianshu.io/users/upload_avatars/8935924/996600cd-c10d-4b26-9e8a-08c605db4191.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
农民诗丨在外乡人的篝火里烤番薯 文/瞿外行 那一夜,我骑着三轮车回家村委会门口,柴禾在篝火里哔哩啪啦几个外乡人说起我们的祖先比我们自己还了解 我把没卖掉的番薯,扔进了火里我不...
谢谢先生抬爱
行走诗丨一个人去猩猩岭偷个情行走诗丨一个人去猩猩岭偷个情 文/瞿外行 乌溪江大坝下,可偷情芦苇连片,可藏住马匹或佳人可借秋沙鸭的窝用一用,不知道够不够 此处真实地名,我不能告诉无关的人看山形,就暗自叫作...
谢谢先生抬爱
行走诗丨一个人去猩猩岭偷个情行走诗丨一个人去猩猩岭偷个情 文/瞿外行 乌溪江大坝下,可偷情芦苇连片,可藏住马匹或佳人可借秋沙鸭的窝用一用,不知道够不够 此处真实地名,我不能告诉无关的人看山形,就暗自叫作...
@蕴_fb06 不清醒也许更人生
行走诗│温柔的雷有些像闷骚的羊行走诗│温柔的雷有些像闷骚的羊 文/养安子 夜宿山高云深处,深夜四点,被一阵阵轻雷慢慢唤醒。其实是半醒。在半梦之间,我觉得我这一卧榻,就处在轻雷的核心区。 只要走到阳台上,就...
行走诗丨一个人去猩猩岭偷个情 文/瞿外行 乌溪江大坝下,可偷情芦苇连片,可藏住马匹或佳人可借秋沙鸭的窝用一用,不知道够不够 此处真实地名,我不能告诉无关的人看山形,就暗自叫作...
诗丨月亮背面有个A-IOIK-3 文/养安子 从月亮上跑回来的宗先生说月亮背面有个基地 那基地邪恶,制造A-IOIK-3,这大杀器可以轰掉半个星系 那司令官,姓冯,走在暗黑里...
哈,哈,哈,哈,哈,哈,哈
时节诗丨七夕遇到七时节诗丨七夕遇到七 文/养安子 七夕,在云湖山庄遇到七七间屋,七七四十九间房收留了七十七个人 七座山峰,收留了七百朵云七万滴雨成全了七个湖泊 我在山中等待七条白狐钻过七条门缝...
时节诗丨七夕遇到七 文/养安子 七夕,在云湖山庄遇到七七间屋,七七四十九间房收留了七十七个人 七座山峰,收留了七百朵云七万滴雨成全了七个湖泊 我在山中等待七条白狐钻过七条门缝...
诗丨悼袁公 文/养安子 一车皮一车皮古老的饥饿记忆,奔来眼底撑大了一粒谷。是谓:灌浆。 那老先生,九十一,掐指一算,曰我要走了。是谓:星宿归位。 他有一丘水稻田,生长着巨禾蓝...
美女见笑了
诗│网上聊天有点难诗│网上聊天有点难 文/养安子 你说的“哈”,是嘲讽你说了“哈哈”,那也近乎一声冷笑 你要是真的高兴,要打上一连串的字“哈哈哈哈哈” 要是连哈哈哈哈哈都不行了你要问问苏东坡怎...
《一根白发的死因》 一根白发落下人们确定它已死去 它的死因扑朔迷离凶手依旧逍遥法外 有人沿着时光逆流而上在出生地为它举行小小葬礼 它的墓碑空空,没有生卒年月也不见光阴前来哀悼...
生活中我一向是个比较好奇的人,因此得了很多幸运,也得了一些不幸,至今是改不了了。
看到这首诗的标题,直觉告诉我,标题中的“喊了五声”应该是这首诗的诗眼。
但是直至我读完全诗,却没有读出这“五声”的指向或者关联在哪里。我又从头读了两遍,结论还是让我失望,我没找到任何线索。这下好奇心上来了。
我去查了破石村,这是个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如今只有123人居住的村落。唐朝时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明清时代抵达鼎盛。这个村子有自己传承悠久的“孝”文化。破石村民情淳朴,村内有多处古建筑,其中文昌阁是破石人读书的场所。破石人一贯重文化,兴教育。明、清两朝就先后出过7个进士, 15个举人,35个贡士,七品以上官员达75人之多。
如今,村里每年开展的“好婆婆、好媳妇”的评比,村民都以评上为荣,让孝文化不断延续。而破石余氏则是破石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二丞相,三学士,一都堂,五御史”,为三衢名门望族。
了解到这么多,让我颇为吃惊,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在如今已经非常难得了吧,我所去过的一些古村落,大多都是仅剩下表面上的东西,骨子里已经换了髓。
但是,我还是没有找到任何与“五声”,或者任何与“五”有关联的线索(五御史没有代表性),很是头疼。
是不是我多虑了?可能作者笔下的“五声”仅仅是从数字喜好出发随意而出。但我终究还是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
我又仔细读了一遍,我注意到结尾的那一句:“便知道这乌溪江还是乌溪江,但乌溪江水早已不是乌溪江的水了。”
这是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喟叹。我突然想到历史,破石村自唐以来,宋、元、明、清,这是整整的正史五朝,那这里的“五声”,是否是代指这破石村在这五朝绵延的存在印象?如果如此解读,对应破石文化的变迁、衰落,加上结尾的结论,倒也能够通读。
当然,我这只是自圆其说,至于到底为什么是“五声”,它又指的是什么,只有作者能够解题了。
读完这首作品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为往后闲暇溜达光阴预备了一个好去处——破石村,破石四景:笔架山、砚池、牡丹台、双蝶峰,已让我心生向往。或许这也是读诗的好处之一罢。
推荐给大家阅读,看谁能破题。
行走诗丨那书生在破石村喊了五声 文/养安子 去破石村,要在一场暴雨之后总有几滴雨,会化成一团雾,或一团白幽灵贴着地,徐徐行,不做声 闺楼空置两个朝代姓余的女子,藏在夹层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