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尊敬的朱老:
    您好!
    近日拜读了您的大作《谈美》,收获颇多。
    从前,我也曾流连于幽美的自然山水,惊叹绘画作品中绮丽斑斓的世界,也曾试图欣赏古今中外的诗歌文章,提笔写下自以为的美妙精彩。一直以为美就在身边,就在眼前的万事万物中,但进一步思考,对于“美”并没有真正清晰、深刻的认识。
    有幸读了您的文章,在其中探寻到许多关于“美”的知识。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古往今来,关于“美是什么”有许多观点。狄德罗、柏拉图等人认为美在客观,美是一种形式,纯粹的美仅在所有美的事物中显现自身。休谟、康德、柯罗齐等人却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即美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平常人的美的享受大都来自自然景色、文艺作品,给普通人一个碗、一把勺子应该很难让之说“美”,由此看来,“美”该是事物本身的性质,文艺作品有美这种性质,而普通的碗没有。但面对同样的美景,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赞叹其美,有人却看不出任何特别,若“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那所有人看到的应该不会有区别。就此,您提出了“移情作用”“物我同一”的观点:“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也是如此,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两着的结合中。
    这解决了许多人的困惑,绝大多数对美学没有研究的人常四处奔波,想要寻找美,但其实美无处不在,“世间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重要的事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发现美的本领。
    喜欢您的这段话: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境界。数不清的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抛弃原则和信仰,折腰五斗米,学习工作都是为了钱财名声,这虽然无可厚非,但总觉“俗不可耐”,为了生活连基本的为人准则都放弃,何况是看似缥缈的“美”。
    我们有时太注重“实际人生”,注重衣食住行的舒适,注重柴米油盐的品质,拼命挣扎、努力,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但人生不应该只有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还该有美的享受。食物安慰我们的胃,美好的事物安慰心灵。人生本就是一件艺术。但最终的艺术品是给人美的享受还是沦为俗物,都由自己。
    感谢朱光潜先生,在这浮华的世界教给我“美”,提醒我慢慢走。

    施茜
    2019.2.16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

    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

  • 《我们仨》作者:杨绛  

    出版社:三联书店

    摘录:

    1.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2.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3.等待是很烦心的。

    4.因为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

    5.因为最难管的是嘴巴。

    6.一面教,一面才会有新的发现,才能修改添补。

    7.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8.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9.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10.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11.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12.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13.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14.贫与病总是相连的。

    15.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16.选择是一项特殊的本领,一眼看到全部,又从中选出最好的。

    17.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18.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19.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

      讲述的是作者杨绛的一个梦:自己和丈夫钱钟书一同散步,走着走着丈夫就消失不见了。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了许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想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询问,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

      作者管这类梦叫:老人的梦。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这一部分又分为三小部分:“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

      写了作者的丈夫钱钟书被神秘组织带走,作者和女儿钱瑗去寻找,来到古驿道。钱钟书被安置在一艘小船上,作者和女儿每天去看望。小船越走越远,丈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女儿钱瑗也因为身体的问题住进了医院。作者杨绛每天在两地奔波,把彼此的情况、宽慰的话传达。最终钱瑗去世,丈夫的船去到山的另一边,再也追不上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是全书最主要的部分,记载了杨绛和钱钟书从1935前往英国牛津求学到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这期间的生活点滴。

      留学国外、女儿出生、回国任职、多次搬家……93岁的杨绛先生用哀而不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家人有关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到温暖与动容。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