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赵胜——平原君
    悲哉赵国存有此人,国衰而气亡。
    战国时期流行养“士”,养士之习蔚然成风,而最有名的四公子之一赵胜,我觉得是最失败的那一个,其门下三千食客,九成都是吃货,平原君为了自己虚无的名声,养活了那两千多无能的饭桶。
    长平之战,赵胜和自己的门客的自负和无知,必须为被坑杀的赵国四十万将士负责。太过僵化的思维,浓重的面子思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果说平原君不自量力强行出兵上党是过,那么他散尽家财就国于水火之中又有和功可说,他并未派出自己视若珍宝的门客一人,何谓无私。
    而长平一战后,赵国再也没有和秦国一战的实力,从此一蹶不振,而平原君,就是那个最大的罪魁祸首。所谓的谦逊爱人,礼贤下士,一是对象都是他养的门客,二是这些评价基本上都是门客说出来的,我对此报怀疑态度。
    总而言之,我对平原君的感觉是极其差的,或许带有主观情绪,但我认为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所必备的要求。但人才不是摆设,更不能因此而沽名钓誉,而是要真正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否则,纵有三千门客,也只能成为“吃客”。

  • @戏留洋 35 范子豪

    战国四公子传评论(四公子区)

    写下你读四公子传后的感想。可以写其中一个,也可以综合四人传记谈你的感想。角度自选,贵在说出自己的看法。

  • 战国四公子传评论(四公子区)

    写下你读四公子传后的感想。可以写其中一个,也可以综合四人传记谈你的感想。角度自选,贵在说出自己的看法。

  • 赵胜——平原君
    悲哉赵国存有此人,国衰而气亡。
    战国时期流行养“士”,养士之习蔚然成风,而最有名的四公子之一赵胜,我觉得是最失败的那一个,其门下三千食客,九成都是吃货,平原君为了自己虚无的名声,养活了那两千多无能的饭桶。
    长平之战,赵胜和自己的门客的自负和无知,必须为被坑杀的赵国四十万将士负责。太过僵化的思维,浓重的面子思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果说平原君不自量力强行出兵上党是过,那么他散尽家财就国于水火之中又有和功可说,他并未派出自己视若珍宝的门客一人,何谓无私。
    而长平一战后,赵国再也没有和秦国一战的实力,从此一蹶不振,而平原君,就是那个最大的罪魁祸首。所谓的谦逊爱人,礼贤下士,一是对象都是他养的门客,二是这些评价基本上都是门客说出来的,我对此报怀疑态度。
    总而言之,我对平原君的感觉是极其差的,或许带有主观情绪,但我认为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所必备的要求。但人才不是摆设,更不能因此而沽名钓誉,而是要真正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否则,纵有三千门客,也只能成为“吃客”。

    战国四公子传评论(四公子区)

    写下你读四公子传后的感想。可以写其中一个,也可以综合四人传记谈你的感想。角度自选,贵在说出自己的看法。

  • 竺洪 16
    古往今来,才华与胸襟得其一者,皆能闻名于世。但才华的人可能失去胸襟,有胸襟的人不一定有才华,即二者几乎不可得兼。
    有才华而失胸襟者,李白,屈原,贾生是也。豪放如“神来之笔”的李白,也被贬离朝廷,游流四方。爱国如屈原,从重任到疏远,从高高在上到一无是处,终因胸襟较小而投汨罗江自杀。天才如贾生者,皆一鸣惊人,短时间内破格提拔,但量你政治小青年,难敌朝廷老江湖,最终也恃才而死。
    故古之不愿变通,缺乏胸襟者,大多壮志难酬或含冤而死。
    有胸襟少才华的人,如刘邦者,荒野村夫,斩白蛇起义,任韩信为将军,张良为军师,个人靠胸襟阔达,固世俗之工巧,终得天下,虽无才华,却胜似才华。
    故古之善变通者,胸怀天下者,皆能成就一方霸业,任用人才,闻名于乱世之中。
    而两者兼得者,于贤明之世中以才华闻名 于乱世之中胸襟闻名,当被贬谪时。也以自我安慰的博大胸襟闻名。如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能以胸襟而处事不惊,即便被疏远也逍遥自在超脱凡世之束缚,涅槃于苟利之中。
    故得才华者,不如得胸襟者。

    《屈贾》:才华与胸襟

    苏轼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你对此有何看法?你认为才华和胸襟有什么关系? 要求: 一、采用“观点+结合史记原文+类比或对比材料分析+结论”; 二、60...

  • 16 范子豪 才华与胸襟
    一把能破万物之防的矛,一个能防万物之攻的盾,你要矛还是盾?
    屈原要了矛,没错,“仗剑”的他曾走遍天涯,一往无前,可最后却落得遍体鳞伤,用自己的痛苦来换取一时的成功,这比有关人生的买卖,我觉得不值。
    勾践要了盾,十年的隐忍,谁都可以去嘲讽讥笑,他用盾护住自己的内心,在夜晚舔舐自己的伤口,把一切悲愤压进心头,然后_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用一时的痛苦换取一世的成功,或许更有赚头。有时候,退比进更重要,守比攻更可靠,我们要的不是披荆斩棘战死沙场,而是卧薪尝胆决胜千里。有矛固然很好 可矛可伤人,亦可伤己,没有一望无际的坦途,曾经吵着闹着要浪迹天涯的人们,都注定要和这个世俗讲和。
    只有盾,只有忍,只有广袤的胸襟,才是人生路上不跌跟头的锦囊,曾单枪匹马迎战刘氏三兄弟的吕布,败给了只有才华没有胸襟的自己“怒发冲冠为红颜”,多么浪漫的豪情万丈的话啊!也不料落得悬死城口的结局。拿着矛的人只会看到矛头所指的方向,而拿着盾的人,则会环顾四方,审时度势,三思而行。
    有胸襟的人,才能远行,徒有才华,你不过只是走都快一点,而终将不能走的很远。

    《屈贾》:才华与胸襟

    苏轼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你对此有何看法?你认为才华和胸襟有什么关系? 要求: 一、采用“观点+结合史记原文+类比或对比材料分析+结论”; 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