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墨 不介意啊。
中国式泡茶(上)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人皆有好,我亦不例外。 酒性烈,有刀光剑影,有杀气,小酌怡情,喝多伤身。茶性温,随和冲淡,三两知交围坐,不觉夜深。 茶道源自中国,发展...
@嫣墨 写文章一定要抓住重点,以泡茶为题却写了一堆茶周边的东东。除了器具直接和茶有关,其它不是喝茶必须品。用这么长的篇幅写,会让不懂茶的人把注意力放在外在形式上,以为这样就雅,但喝茶的核心不在这里,在茶本身的妙处。看了上篇,真动心要学着品茶的人先去买香听琴,却不知茶是何物了。不知你是否认同。如果爱琴爱香可以单写两篇,或在写足了品茶后锦上添花,锦还未见,花添何处呢。
现在的茶道多是只见形式不见茶。见过不少学茶道的人不明茶的妙处人云亦云,或动不动说茶多酚等成份比例,当成保健品。或大谈茶文化,成了完全虚空的养神修性的玄妙学说。茶要先回归成茶才好。写写自己品茶的真实体会或许更扎实一些。也对读者更有意义。
素不相识说了不少,若有不周处,见谅。
中国式泡茶(上)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人皆有好,我亦不例外。 酒性烈,有刀光剑影,有杀气,小酌怡情,喝多伤身。茶性温,随和冲淡,三两知交围坐,不觉夜深。 茶道源自中国,发展...
茶第一,水次之,器第三。品茶的核心是茶,是品。不是什么花器,焚香。器具是载体,要看喝什么茶,怎么用,不是收着就雅了。另外古琴极雅,自成心音,听琴不是听曲目,是听琴家胸襟。只列几个曲名,附庸风雅,或难窥堂奥。
中国式泡茶(上)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人皆有好,我亦不例外。 酒性烈,有刀光剑影,有杀气,小酌怡情,喝多伤身。茶性温,随和冲淡,三两知交围坐,不觉夜深。 茶道源自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