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华涅盘时为天台宗之教判‘五时’之第五。天台宗依释尊说法之先后,而将佛教诸经典分类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盘等五时。释尊成道后四十余年,...
谓继华严时之后,十二年间,于十六大国说小乘四阿含经之时期。因其最初说法处在鹿野苑,故又作鹿苑时。今称阿含时,是从经立名。此时所说之法,仅限于三藏...
五时八教是天台宗智顗大师提出的佛教判教体系,用于分类和解释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的次第与内容。它分为“五时”和“八教”两部分,分别从时间顺序和教化方...
因为诸恶莫作,为戒具之禁,为清白之行;而诸善奉行,则为心意之清净;自净其意,乃为除弃邪念,除灭颠倒;是诸佛教,正正就是弃掉愚惑之想的。云何呢?迦...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四大分别是指:地、水、火、风。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
止观之修行亦称安那般那(观出入息),这种修行是佛教里的一种修行方式,指的是“心的开展”;若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指“禅修”,亦可说是止观法门,它的目...
“无分别为住”是佛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尤其与“无分别心”紧密相关。无分别心并不是对事物不辨是非、善恶、正邪的模糊态度,而是指不依我执、我见、我慢...
“无念为宗”出自《坛经》,是禅宗修行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并非指完全停止思考,而是指在一切外境上心不染着,不执着于任何境界。六祖惠能强调,无念并非百...
《遗教经》记载世尊教导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波罗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