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七绝-因不器斋主人往复言楚地水杉事,凑合一首,聊复尔耳

    少时曾溯汉江帆,连岸无穷见水杉。 葱蒨染成穹宇碧,犹余旧色在青衫。

  • 很细致~第一首可以“犯孤平”视之~~~至于首尾押邻韵,老杜~~~特别是苏黄律诗中屡见不鲜~~~
    现在人写律诗写不出佳处,大都缘于古诗文阅读理解不深透,特别是古汉语的基本字义和词意未能够熟练掌握,所以造成的是大多数诗词虽成形而不足以成篇,语词韵律硬凑,意脉不畅甚至于不通~~~
    且纵有诗词格律精准无暇疵者,非赝古亦情伪高腔,故作姿态!
    然则反之,斯亦时代整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已经久变化,新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形式与旧体诗文之形式已难直接对应~此为一极大之关系,另则相对于就诗词之能感奋人心者,大抵皆以“鸣不平”之声者,甚或“以血书”(王国维语)者~~~此为古诗文发展之不幸欤?然为国家民族之大幸欤?前人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作为国民一分子,是诚愿见国家民族之幸!至于诗人之难以以旧有形式创出佳作,亦何足以轻重视之~~~
    况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文学之新进程!
    旧体诗词大抵以所好者自娱自乐待之,岂不足以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