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于夏、商二代的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完美的人文精神啊。我是遵从周朝的礼乐制度的。...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借鉴于夏、商二代的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完美的人文精神啊。我是遵从周朝的礼乐制度的。...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会颁发政令,叫政令书,为来年每个月都制...
【3·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哀乐者,人心之正,乐天爱人之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合、聚、协调,和顺)如也;从(放纵、展开)之,纯如也,皦(jiǎo,音节分明、清晰)如也,绎(连续不断)如也,以成...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人:仪为地名,位于卫国西北角的...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相传是古代歌颂仁君虞舜的一种乐舞。舜的地位是由尧禅让来的,体现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所以孔子说“尽...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身居上位而不能宽宏大量,举行礼仪的时候不恭敬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痛哀伤,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
从今天开始进入学习感悟《论语》第四篇“里仁”。本篇共26章。主要谈人的道德修养,以“仁”为核心展开。做事有责、礼敬有诚,兼及义、利、孝、事君、交友、环境、君子与小人的言行区别...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爱人,以正确的态度憎人。”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当与上章连看。不仁之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然仁者必有爱心,故仁者之恶人,其心仍出于爱。恶其...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此处指人生、生命、道德的“真理”。 【译释一】孔子说:“早上听到(获得)了做人做事的真理,就是晚上去死,也死而无憾。” 【译释二...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所犯的过错,同他们各自的社会类别有联系(拉帮结派;或由本身的不良性格而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知...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欲用武力解决三桓专权)问宰我...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