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天津
  • 这三章其实本来就是一章,老子原文本无分章,古时为凑81之数而为分章而分章,其实毫无意义可言,而且实为有些勉强。

    《道德经》十九章 见素抱朴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成功遂事,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故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

  • 其实不难理解,主要是你对老子的核心还没明确,老子的核心是“一”,用现代话说就是“去相对性”,为学,学的是什么,就是各种各样的相对性特异性,比如学习认识人,然后学习区别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好人和坏人、愚者和智慧、仁义圣贤和不肖之徒等等,但是所有的本质他还是人。为道(绝学)呢,正好相反逐层剥茧,把一层层的相对性都去除,就会发现无论好坏最终的本质就只是人,再进一步就是看人不是人、看山不是山,本质都是道的境界

    折磨人的“绝学无忧”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上文中的绝学无忧一句,折磨了我...

  • 致于观复归根,有为万物之母,无为万物之始,无中生有,道生一,一为母,一母生二子(如阴阳的对立统一),一为母,知子守母,既是守一,一是有相对性变化的起始点,即万物之根,玄牝之门。复归其根,就如一根被拨动的琴弦,由反复的震动最终归为一条直线(由S波变成I直线),归根曰静。这是万物最稳定平衡的状态,就好像平静时的水平面,这种万物恢复稳定平衡的趋势,就是常。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至虚极也 守情表也

    原文: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

  • 王者,三和I 组成,即沟通天地人者,故“王乃天”,天法道,故“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即“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至虚极也 守情表也

    原文: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

  • 公者,背私,无私才能“处众人之所恶”,才能“受国之诟”、“受国不祥”,才能“是谓社稷主”、“是谓天下王”,故“公乃王”。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也(66章)也是说王的无私。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至虚极也 守情表也

    原文: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

  • 古文“容”写作“㝐”,从公。“宀”其古字形像房屋的侧视形,本义即房屋,引申为覆盖。㝐,就内在的公,只有内心真正的明白公,对外才能做到真正的公,故“容乃公”。由内而外,习以为常,才能做到无为。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至虚极也 守情表也

    原文: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

  • 是不是想看《天道》启发对《道德经》的理解,结果这部被吹捧上天的神作,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电视剧《天道》

    丁元英交给刘冰一个密封的文件袋,说这原始材料可推推翻原判,让刘冰拿着这个,在关键时刻能保住工作,但不能拿这个去威胁别人。刘冰拿着这么大个王炸,哪里甘心只是保住一个工作呢?刘冰...

  • “∞”这也许就是描述道的基础模型,也是宇宙的运转模式,也许是更高维度更高复杂的,就好像莫比乌斯环和克莱因瓶,有无相生无限循环,就好像真空不空,或者像无中生有,等待“得一”的气机

    宇宙会永恒存在吗?

    文/青松悟语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每逢人和他搭讪,他也总是淡淡的笑笑。有一次我和他探讨起人生的意义,他的回答是:人生没有意义。我问为什么,他说,没有永恒...

  • 定力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各种各样的压力令人疲惫不堪,手机、电视、电脑,各种信息产品的干扰,让人很难安静下来。但是无论是修行还是世俗的幸福,必须以静心为基础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静...

  •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一种动态平衡,可以说这是所谓的二生三。道生一就是“有”,未生就是“无”,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无相生的原点就是玄牝,玄牝之门谓天地根。而天人合一用合而不用和,是因为人灵魂的本源或者说真我与天地的本源,甚至有无的本源是一致的,就是道,所以天人可以合一。

    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合”更接近于我们现在语言系统当中的和谐的“和”。它不是要同时消灭天和人,而是要天和人、内在和外在、自我和自然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