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我记得我曾经问过你是不是喜欢红楼梦,你说不是。
    我觉得很能理解你的想法。就好像苍鹰在穷极无垠的天地间,飞出的明明是“万里度关山”的气度,可是却被关在一座美轮美奂的——庄园里,度过他的余生,即便那庄园里有精致细巧的无数珍宝,无数更舒服的活法。这叫他怎么甘心?

    后辈们只记得自己的先祖有“汉”“唐”的名字,却早就忘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一方面要附庸风雅吹嘘自己历史悠久,一方面又自轻自贱历史虚无。我很不同意“唐代在日本”的说法,日本是什么,它担得起唐的恢弘?担得起唐的磅礴?它只有那些枯山水而已。试问日本有哪一样东西是“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的?根本没有。它,与韩国,就只是学到了唐与明的皮毛而已。

    其实说到明,也是我以后的方向。我完全是被动接受,因为自小看这个时期的东西很多,哈哈,别人学会的第一首诗一定是唐诗,我学会的第一首诗却是高启的《得家书》,导致走上这条路。虽然心中最向往的还是盛唐的风范啊。那不是土鳖可以比拟的!(虽然我爷爷总是说这样是忘本……)想起当时那个新闻,叶剑英孙女儿叶明子在太庙举行婚礼,那样庄严肃穆的方,那样的文化遗产,他们居然想用就用,西装革履,一点都不和谐好吗= =太庙外面的学生们静默地站着抗议,可是没有人理会。也许说难听点,这种泥土的“芳香”,即便是红四代红五代,仍旧抛不掉、挥不去。

    不过还好,在我的有生之年碰到了汉服,碰到了这些传统文化复苏的迹象。何其幸哉!

    不时推荐些书·一·《美的历程》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空谈大义,不如春秋褒贬。 我欲言 「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 深受触动,所以就注册了个账号来评论。如今美的缺失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我之不能将自我之审美强加于人,但又扼腕于其审美,这种矛盾的心态,相信你也一定有过。

    今天与同学同去大雁塔一边的慈恩镇,在巍峨的大雁塔下,到处都是满清刺眼的戏服影楼装;行人来去匆匆,对这份天空下大雁塔悄然独立忧愁的情思,丝毫没有感悟。这条路是玄奘曾经走过的路啊,夕阳仍然是千年前的模样,可是如今只剩下玄奘布满青苔的塑像静静站在那里,笑看沧海桑田了。这里曾经是大唐风度的核心,可是如今有多少人能够满心感动地去体味那份曾经的光荣和骄傲?看到那些小孩子穿戴着满清朝服,明晃晃的金黄色,怎么看,怎么和仿唐建筑不搭调,即便这仿唐仿的不标准。站在这里的,应该是宽衣博带、峨冠脱俗的人,而不是一群忘记了本性的人。

    大雁塔站在那里一定很孤独,它还在,可是当年的那份气贯如虹却不在了。一如今日之风气。

    同你一样,我也不很喜欢“小清新”。它担不起一个民族的风骨。
    是啊,在唐人的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么乐观、多么真纯的一种心情,就像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纵马踏在秋日的日光里,没有生命的萧瑟,因为他本身的光芒就足以掩盖一切衰弱了。就像唐诗中那些气势磅礴的边塞诗,那是诗歌的顶峰,民族的精粹。

    不时推荐些书·一·《美的历程》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空谈大义,不如春秋褒贬。 我欲言 「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 120
    不时推荐些书·一·《美的历程》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空谈大义,不如春秋褒贬。 我欲言 「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