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40条辨】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

【伤寒论第140条辨】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
《伤寒论》第138条辨: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原文解释】小结胸的病位,正当心下胃脘部,以手按之则疼痛,脉象浮滑的,用小陷胸汤主治。 “小结...
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我们前面讲了大陷胸汤丸,...
伤寒论第134条辨: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
伤寒论第133条辨: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原文解释】结胸症的临床症候都已具备,而烦躁不宁的,也属于死候。 医院里面的安眠病房,实际上就是烦躁病房,每个病人都很烦躁,手...
伤寒偏红第130条辨: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原文解释】脏结未表现出阳热症症候,不发往来寒热,病人不烦躁而安静,舌苔滑,治...
伤寒偏红第128条辨: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伤寒论第129条辨:何谓藏结? 【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
伤寒偏红第127条辨: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太阳病,因为饮水过多,致水饮内停,若小便通利的是水停中焦,一定会有心悸不宁的见症出现;若小...
伤寒论第126条辨: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原文解释】伤寒,身上有热,少腹胀满,照理应当小便不利,现在反而通利,这是...
伤寒论第125条辨: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应该是脉是浮的,但是,这里的脉是沉结,少腹如...
伤寒论第124条辨: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太...
伤寒论第123条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
伤寒论第122条辨: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隔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病...
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如果吐产生了,太过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呢?因为吐太过了,胃的津液伤到了,胃太干燥了就化成...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伤寒论第120条辨: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
伤寒论第119条辨: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原文解释】这个太阳证,就是中风,伤寒,如果加了温针,一定会惊,会让病人受到惊吓。 这个惊吓,也有可能是看到针上面烧火,而受...
伤寒论第118条辨: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一两 、龙骨二两、 茯苓四两 、右五味为末,以水五升...
伤寒论第117条辨: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原文解释】用烧针的方法以发汗,针刺的部位受到寒...
伤寒论第116条辨: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原文解释】...
伤寒论116条辨: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原文解释】病人脉象微数,属阴虚内热,治疗千万不可用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