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应志刚 三月的风,携着江南的软语,拂过太湖的眉弯。 北太湖的烟波里,在细雨的间隙,酝酿着一场盛大的重逢。 千亩花田自稻香公园绵延至长洲苑,...
文/图 应志刚 江南的春,总爱蘸着水墨写意。 江苏昆山市周市镇的樱林,偏在宣纸边缘洇开一抹胭脂色,既非张扬的霞蔚,亦不是寡淡的烟云,倒像被晨雾浸...
文图/应志刚 在人水和谐漾出的水韵苏州,肩挑太湖与运河,流淌着唐诗宋词的古驿望亭,是从春秋战国随波而来的风雅乡愁。 太湖流域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
文图/应志刚 甪直古镇的冬天,阳光温柔得像一块柔软的棉布,轻轻盖在青石小巷和蜿蜒的河道两旁。 独自坐在一间小茶馆的竹椅上,背倚着晒得暖热的墙根,...
在江南水乡的怀抱中,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的芦荡村以其独特的红色历史和绿色生态,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这里不仅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发...
文图/应志刚 在江南的柔波里,藏着一个以阳澄湖清水大闸蟹而闻名的村落——芦荡村。 时光在这里,似乎被那潺潺流水抚慰得格外悠长,历史与自然交织成一...
文图/应志刚 小桥流水,诗意江南。 趁着秋风送爽,携妻带娃去苏州的乡野开启一场文化之旅,这是酝酿了很久的计划。 位于甪直镇澄墩村东南角的东街上自...
文图/应志刚 初秋时节,去阳澄湖觅一户人家,散碎银两,租得两日闲住。 一壶清茶,两盆瓜果,坐于农家庭院,从日出到日暮,看流云飞鸟,怡然自在。 风...
图文/应志刚 再次收到朋友馈赠的鸡头米,已是处暑时节。 “玩了一辈子”的作家汪曾祺写道,“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这段时日的苏州,暑热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