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看了老师的教学反思,我有以下思考:
    在导入环节,老师利用搜集了空气的袋子对空气进行挤压。一是承接了前课的内容,学生容易顺利接受。二是引出了其不足之处:空气可以被挤压是因为袋子是柔软的,不确定被挤压的是空气还是袋子。从而引出了搜集空气的容器要满足“材质硬”的条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用来装空气的容器还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让我们清楚观察到空气被压缩了,甚至可以观察和记录空气被压缩了多少?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有针对的引导性问题,使学生能说出装空气的容器要满足“有刻度、透明、密封性好……”等特征,把这些条件集中,学生就能说出本节课要利用的容器是注射器。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要使用的容器,一是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使用注射器,二是要让他们知道,注射器是他们共同找到的最合适的容器,培养其科学思维,而不是老师直接出示注射器,让他们使用。在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尽力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但不能是老师说、学生做,也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更要知道知其所以然。
    以上是我的思考,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空气能压缩吗》教学反思

    本周上了《空气能压缩吗》一课。 一、导入环节:一个密封袋装空气,提问学生,如果用手挤压空气会发生什么?学生回答,空气会变形或者压缩,我说这是因为装在一个比较软的塑料袋中,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