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还只是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句话说的蛮对,只是,像阁下这样的吹毛求疵者,实在不招人喜欢。不过想起来作者也不过是舞文弄墨者,全然不晓得“走路”之艰辛——只是写一篇文,对于阁下这样的“评论家”,恐怕也不难。
想起来像作者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也暗指一个现象:在中国,对于文艺,创造者寡,破坏者众。于是,凡创造者们,在创造之前,则要预备顶着这群人的唾沫,一方面又要用心地做着。有时候所谓一流二流至一百零八流的“评论家”,都要出来指责,虽然不明白他们可否是通过唱反调以达到取宠的目的,但所造成的影响对于中国动画事业的进步,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他们做的,其实只是破坏的工作。破坏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是破坏,并不能作为前进的动力。
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说的话是较为客观的呢?就是,欲抑先扬,这种把戏,中学老师教过我们不少。至于“扬到什么程度”,或者“抑到什么程度”,全靠作者自己的吹捧。人们总是不能给出完全客观的评价,所以,即使偏颇,也大抵难以反驳。
优劣的呈现,某种方面来说需要同其他作品对比,可是这“相对”,至少又涉及到何种方面,非是专家们,恐怕不能给出真正让人信服的话,而他们有忙于种种工作,不能理会这些事,或者被嘲讽为“砖家”而失去公信力。
我说的很泛,因为自己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所以也不能像作者一样,直接给出批评。最近听到了很多人的声音,所以,觉得这《哪吒》也并没有那么坏,倘若能抛砖引玉,那真是万幸了。
为什么被你们吹爆了的《哪吒》,我只看到了满屏的尴尬?昨天我看了个动画片。片子讲的是一个村里有个小孩子自出生起体内就封印了一股强大的妖力,于是村民们把他当做妖怪,畏惧他,疏远他,避之唯恐不及。他表面上满不在乎,在村子里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