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屈原是古今以来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才华,没有人能否定,可是,人们对于他的了解,却大都来自一个传统节日___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想必不用我过多啰嗦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人们谈到屈原,首先想到的是端午节,而不是他的文学作品呢?古人眼中,体肤受之于父母,因此连头发都不舍剪去,更别说是这等有才之人的肤发了,那才是无价可换,而这屈原,却为了一身正气而跳江自杀,可能,这便是所谓气节吧,人们把屈原于文天祥放在一个层次,因为他们都是因为死而出名,如果以他们生前的成就,注定是不能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垂青史的,不知何时起,人们开始推崇或者说敬仰这种“舍生取义”。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夫做法,完全是将人们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希望,他们所肩负的责任至若惘闻,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上天给了你这样优秀的才气,就必不可能想让你英年早逝,何为伟人,伟人便是司马迁一般的,忍辱负重,不忘使命,在绝望中谋求希望,最后不负才气,伴着一生所付出,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若像屈原这般,因一时被小人排挤便郁郁不得而终。没错,这样确实留存了他一身正气,也足够他名垂青史,可如果当时屈原能够隐忍,待明君之所用,除奸倿之小人,岂不是更能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价值,以另一种姿态,胜利者的姿态来获取后人的瞻仰,而不是靠逃避现实的方式来博取后人的同情或者惋惜,屈原这一跳,自身是清静了,可他忠心一生的楚国与楚王,不就更容易被奸人所害,最终国破君亡吗?
总之,屈原是怀着卓绝天下的才华,却因为不甚明朗的胸襟英年早逝而名垂千古,是因为辜负了自身才华,或者说没有一种与其才华相符的胸襟而被世人铭记。
《屈贾》:才华与胸襟苏轼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你对此有何看法?你认为才华和胸襟有什么关系? 要求: 一、采用“观点+结合史记原文+类比或对比材料分析+结论”; 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