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焦虑有各种适用方式,比如问每个人曾经焦虑情形如何,是如何走过来的,人人都能说上一番。当下遇到类似情形,当然也是可以复制的,如果自己无法或者难以处理,就是专业咨询“助人自助...
缓解焦虑有各种适用方式,比如问每个人曾经焦虑情形如何,是如何走过来的,人人都能说上一番。当下遇到类似情形,当然也是可以复制的,如果自己无法或者难以处理,就是专业咨询“助人自助...
朋友1: 这篇帮助我们认识情绪的文字写的非常明了。还拿朋友事儿说,她所列举的事情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现在情绪非常的强烈,我想这和临产期将近、育儿恐惧有关系,情绪不等同于事情,...
无论是私人关系还是专业关系,助人过程中注意边界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与受助者之间出现不必要的误会、亲密、依赖和纠缠,在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以下是一些原则和实例...
修行人的懒惰,来自对自我明觉的放弃。因不善进取,丧失对自我乃至外界的再次认知。懒惰的特性尤其表现在初级坐禅人身上十分明显。因无法忍受色身带来的痛苦乃至无法让意识趋向持久平稳和...
前文说道,阿赖耶识在世俗谛的层面,解决了轮回、业力的主体问题,以及现象界的构成问题; 在圣义谛层;通过三性三无性的结构,消散阿赖耶识的实有性,解决了其与“无我”的矛盾。 阿赖...
一、概述 佛教与佛家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强调一种宗教或者信仰描述时,称之为佛教,强调一种哲学派系时称为佛家。佛家和佛教一般联系很紧密,不特别强调时两者可以通...
在谈锡永先生的《四重缘起深般若》一书中,曾经谈到了四重缘起:业因缘起、相依缘起、相对缘起、相碍缘起。而在雪漠老师的《雪漠心学概论》一书中,则谈到了六种缘起:业感缘起、赖耶缘起...
唯识辩论第一场 辩论主题:唯识无境 正方:世亲菩萨 反方: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大众部、正量部等 正方立宗:唯识无境——外在的一切境界,是不真实的,都是由识所变。 原颂:若识无...
唯识辩论第五场 第四场前情回顾:在第四场辩论中,诸小乘部派以《阿含》等经中佛陀讲说十二处来证明外境实有。世亲菩萨对此解释:佛陀是为了度化相应根机的众生而密意宣说的,是为了使令...
初略看去,唯识与唯心真的有一些傻傻分不清楚,以至于很多学佛人都认为唯识就是唯心,再加上那一句大名鼎鼎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们就更容易将二者搞混 但仔细看去,它们却并不相...
如果一切都是我们心中的幻相,那么这颗心是我们平时能够思维作用的这颗心吗?我们又如何观照自己的心,如何认知妄念与真心的区别呢? 我们所说的心,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能够思维作用的这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