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安徽
  • 九十多岁的老人一点不糊涂,那种对小辈们的爱溢于言表,又是招呼“吃茶去”,又是不停地用手帕擦鼻子、擦眼睛,人物描写很细致,小村被浓浓的亲情包尾着,好文!

    驾雾冲里外婆家

    那年中秋节,先生要去驾雾冲看望他的外婆。 驾雾,多么仙气的词!就 冲这地名,也要陪先生走一趟。 一路沿着潜河往深山里行驶,途经有将近两千年...

  • 一、一口气拜读完先生的文章,眼界大开,不但知悉了田埠名称的由来还了解到曹操柘皋一战大将典韦居然就葬在柘皋西南郊,以后我再给朋友们介绍柘皋时又有史料可说了;
    二、有趣的是先生三岁时跟随母亲第一次去南京,并认识了汽车,其实先生的母亲就是家庭教育的专家,一个农村妇女适时地教会孩子新事物,旁人很难做到,先生的博学源于此啊!
    描写第一次坐汽车的感觉好风趣,但是实际感受,“母亲的大襟褂蒙子”听起来好亲切,母亲呵护着孩子,母亲伟大形象倏然立起来了;“摇呆!(方言)画子也会唱”这都是我小时候在老家常说的话,看到二舅那段话笑死我了;“住楼上没得劲哪行啊”这是典型的南京话,我二表哥是南京人,说话总是尾字拖个“啊”;
    三、先生对宾馆服务员说的那段话有力量,看着好带劲;当年出去卖农产品都是在公路上拦车,搬上搬下的,遇到好心的驾驶员可能会帮你搭把手,真辛苦!我和欧艳春在柘皋同学那年,一天上午我和妹妹挑着点大蒜上柘皋卖,麦完了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拿着这个钱跑到照相馆照了张照片,回家有没有挨批不记得了;
    四、“地当垫被,天当盖被,繁星像碎花被面”艰难生活的写照,但先生没有被苦难打倒,依然保有诗和远方的情怀!这就是先生晚年生活能如此美好的最好心态。最后描写南京卖西瓜的一段最精彩,被二货耽误行程,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善良的老人家……,看着笑着,笑着笑着流泪了,仿佛看到昔日的父母在南京卖西瓜,他们也遇到过一位好心人,感叹:世上的好人还是多啊!
    先生文笔细腻、感情淳朴直抵人心,用最熟悉的乡语道出最真挚的情感,学习了!

    田埠.柘皋.南京

    我家住在巢县(古时叫居巢,现在叫巢湖)北乡,小黄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我村本无名,本来也无村,只是离此地往北一箭之遥的六甲王村,有位地主叫王自九的前辈,在这儿盖了工棚,住了三位...

  • 田埠.柘皋.南京

    我家住在巢县(古时叫居巢,现在叫巢湖)北乡,小黄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我村本无名,本来也无村,只是离此地往北一箭之遥的六甲王村,有位地主叫王自九的前辈,在这儿盖了工棚,住了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