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朱老:
您好,
我是你的读者。
读了《谈美》,我的内心受了涤荡。清新简洁的文风如同山谷中的一条溪流,在温暖的阳光沐浴下涓涓向前。
美是一种崇高而有特殊的情感体验,是一刹那的一种触动。美“既不在物,又不在人”,是主客体相与为一时的触动,是天人为一时的震撼。
我们都崇尚“自然美”,但是有深知自然不一定是美的,不自然也不一定不美。没有雕饰的青山绿水是美的杰作,精心打磨过的文章富于格律不自然也未尝不美。特定的格律能创造独特的美,仪式感也是一种美。
如何将这些“自然”与“刻意”统一起来,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美感的体验到底是什么?以前的我认为是快感,罗素说过,“你能在一件事情上获得快乐,那就不是浪费时间”,我把浅层次的快乐理解为了快感,吃饭玩乐能在大脑特定位置激起的特定感觉,这些能用现代技术观察红外照片感觉到大脑的活动。这些就是快感吧,但是快感时时有,美感不常来。快感往往更实用,但是美感对人精神的影响却是恒久的,也许在未来某个瞬间,心中仍然会有触动。
一件事让我们悲伤难过,毫无快感,难道就能说不美吗?美是一种直觉,但是也许我们在某一刹那并不能发现我们正在书写美,也许要从浩繁星空俯瞰,才能发现人类的轨迹像件艺术品一样美。
您说过,生活在喜剧中的人不能产生美感。对于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就喜剧而言,我们获得了快感,因为事情终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展,好像一条路,延伸到繁华城镇,穿过市井和喧闹,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结尾。这是不是美的呢?因人而异吧,但是我更赞同悲剧是美的。世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在艰难中才逐渐奠基了伟大,贝多芬的生活早已让他萌发了自杀的念头,他说若不是有音乐的创作,他早已死多年。生活美满甜蜜未尝不可,但是这样世上只有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再无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所以说贝多芬的一生是美感的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快感,所有的快感也皆是音乐的洗礼,也许他自己也不能发现这美感,因为在这份美感中他成了客体。所以我认为美是有主客体是关系,但二者又要相互作用,在那个刹那,美感才会像一直直觉一样产生。我从您打破一元论的瓶颈中感受到了灵魂的共鸣,这也行也是刹那的美感吧。
所以我觉得遗憾未尝不美,就像您说的与我们现实世界产生了距离。距离产生美,像一层白色的薄雾轻纱,我们能静静观望,但是彼此相离。水里的树的倒影对我们来说只能激发灵感产生美觉,但是除了精神上的作用就没有什么实用的作用。只能采取欣赏的态度。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和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深浅海底。而我觉得最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时空的距离在心的距离面前都不是特别遥远,彼此不能相见,却在心默默怀念思忆。这种地理遥远心里接近的距离就刚刚好,产生美感。
这是读您的文章产生的一些小小想法。如遇知音,甚是幸福。
您的读者 贾国爱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