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6 搞实验研究的,你的实验记录本早该撕掉了200min 【目标读者】 教授,科技工作者,创新型企业,实验室负责人,希望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人士。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

20190106 搞实验研究的,你的实验记录本早该撕掉了200min 【目标读者】 教授,科技工作者,创新型企业,实验室负责人,希望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人士。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
Endnote 导入文献有三种方式: 1、通过 endnote 软件的内置在线搜索功能,输入关键字导入搜索到的文献。在线搜索导入文献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导入的文献后期还要进行...
@月方 茶如人生,还是人生如茶呀
【特别策划】简书X足记:茶暖闻书香家里那张沙发是你的最爱,窝在那儿写出的每篇读后感都沁着玫瑰茶香。 那是你常去的咖啡店,但你只点茶,你觉得书香和洛神的清香更配。 图书馆的那个角落是你的专属,在那你读过张爱玲也...
茶的味道
文/月方
看了梁实秋老先生的《喝茶》,我便也想谈茶。老先生把关于喝茶的碎事评论得头头是道、两腋生风,却自谦说:“我不善品茶,不通茶道,也不通茶经。”其实,这样的谦词用在我身上才刚刚合适。
论起我的茶龄,也属不短。幼时的酷暑炎天,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捧起父亲的茶杯便喝。父亲总是咪咪笑地看着我,然后问:“丫头,不怕苦么?”经父亲提醒,玩耍的我静下心来细细一品,真的满嘴枯涩,苦不堪言。父亲的茶杯,总有近乎半杯的茶叶在里面拥挤,而我喝着喝着,居然习惯了,到后来,还喝出那浓郁的苦涩后面有股淡淡的隐隐的——甜。
工作后,我反而不大喝茶,全是直来直去的白开水。茶,对于忙碌的生活总是很奢侈,而水,是烦忙中最便当的解渴饮料。
也有真的闲下来的时候,比如女儿上学了,老人逛街了,家里只剩下我了,就捧起一本书。经过文字洗礼的心境澄净透明。此时,最适合来一杯茶。
起身穿过满屋的安静和阳光,去取我的密罐,取我久违的茶叶。冲上沸水,让茶叶在玻璃杯里轻歌曼舞;然后,一个下午,一个人,与书、与茶、与满屋的阳光空气,安静对坐。
打开杯盖,隐隐扑面的,是阳光雨露和泥土的味道,我静静看着它们升起,又静静看着它们消散。人们喜欢用“清香”来形容茶,其实,“香”是一个浓艳的词语,是不适合形容茶这样的温柔清秀的——即使掺上一个“清”字又能怎样呢?也还洗不尽“香”的厚重铅华。茶的味道就是叶和茎的味道,是春天拂面嫩柳的味道,是夏天修剪草坪的味道,是秋天风干麦垛的味道,是冬天炊火草点燃的味道……它们从自然中来,于自然中行走,再从自然中消失,清清淡淡、真真切切、安安喜喜。雨水有香么?泥土有香么?阳光有香么?那么它们孕育的最接近于它们自身本质的茶叶,又怎么会有香呢?
茶的味道,隐隐约约,舒舒缓缓,有甜又含苦,似爱又茹恨,再细究,又近乎于什么都无。难怪先哲们喜欢把茶和禅联系在一起,他们共通的精髓就是无,无色无香无声无味,而无色香味的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我们凡人常常难以企及,唯有茶,才能让我们搭乘一点先贤的道骨仙风。
所以,与茶对坐。随着茶叶的缓升慢降,你生命的舟子也迟动徐行,一切都安祥如斯。此时,是不适合说话的,只适合阅读,你的精神飘荡在偏远的湖面上,你独自倘佯,微风拂面,水波不兴。与茶对坐,就是在远舟上与心对坐。
多年以后,我拿出上好的茶叶招待父亲。他喝了,并不点头叫好,咂摸了一下,然后说:“淡了,不够劲……”从此,我只买一般的“劲狠”的珠兰孝敬他老人家。有时候,我也泡上一撮预备给父亲的茶,独自一人的时候,慢慢喝。在茶气的氤氲中,便想起乡下,想起父亲。父亲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翻转在初茶一样的苦涩里,于是,他喜欢上了茶叶,从此,在时光的静流中,父亲默默品尝、安然受命,只是浓茶的苦涩中却越品越淡越品越超然。
在喝惯了苦涩的味蕾里,茶叶的苦,也近似于无了。
一抹香茗总是让人暂时心安,忘却实用与功利;午后暖阳下,品着琥珀的茶汤与书对话,有如与老友闲聊,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慵懒的快乐。所以,喝什么不重要。许多人总想分出什么茶最好,从品质口感上从原料珍稀上从工艺的繁杂上,其实不然。国外人眼中的茶是解渴消食的饮料,国人眼中是种意境。所以你永远无法泡出同样的茶来。你不能如泡咖啡般精确时间,水粉比。因为茶总会加上,浓淡自控,适者为先。干茶少许,盖碗底即可,闷泡几息,快速出汤。所有的泡制方法与茶评师的专业点评,会发现不具可比性。这是科学的泡制法与点评么?茶,只是因为文化而不同。有时也许只是你读到描述茶的诗词,而也想体会下当时作者的心绪。伴书之茶,早已超脱其原本解渴的功效。品茗是种体验,一种感悟生活美的体验。感觉着茶汤在舌间滚动,百位杂陈,在涩感快速退却后,喉间润滑的一阵回甘,不甜不腻,恰似人生苦尽甘来的意境。如是明前绿茶,一个茶嗝,吐气如兰,你会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感不过尔尔。茶香不似咖啡,不艳不浓不俗。那恰似幽兰的时有时无才是上品。所以茶与书,皆为美的提升。又如阅读,如果只是因为实用而阅读,久而久之,也便忘却阅读的快乐;最喜欢的书不如说最喜欢重读的书。书海浩渺,难言其一二,又如何断言最好;是故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回想,似乎重读的书很少。专业的书,考毕不想重看;小说,有如过眼烟云读毕复看总觉的逻辑欠妥,认真实是大煞风景;游记文学感觉早过了灵魂在路上的青春期,更多的期许也不会在不切实际的出游上;诗歌散文不是觉得当初幼稚的无病呻吟就是自己早没了想象;经典,真的不想费脑细胞难得闲暇;读经典的注疏,今人所注牵强令人气愤无非博个眼球的标题党;才发现我如此愤俗,也没什么阅读与写作的冲动。麻木的很,无趣的很。至于午后清茗与书对话,只是一个念想
【特别策划】简书X足记:茶暖闻书香家里那张沙发是你的最爱,窝在那儿写出的每篇读后感都沁着玫瑰茶香。 那是你常去的咖啡店,但你只点茶,你觉得书香和洛神的清香更配。 图书馆的那个角落是你的专属,在那你读过张爱玲也...
文/辰雪琳儿 年轻的时候,一小点委屈都会被我们渲染的惊天动地,仿佛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受了委屈,而被我们渲染的委屈可能只是我们稍微遇到的一点不顺心,风雨过后有彩虹,下一秒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