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notebook default
74篇文章 · 84550字 · 2人关注
  • 黄帝内经-第38篇-咳论篇(2)

    [黄帝内经-第38篇-咳论篇(1)](https://hedaoshe.com/272.html) ## 六腑之咳的原因和症状 黄帝问:那六腑的...

  • 黄帝内经-第39篇-举痛论篇(3)

    黄帝内经-第39篇-举痛论篇(1)[https://hedaoshe.com/288.html] 黄帝内经-第39篇-举痛论篇(2)[https...

  • 黄帝内经-第39篇-举痛论篇(2)

    岐伯介绍了另外一部分疼痛引起的原因 寒气侵入背俞脉, 那么背俞脉就会不通畅, 不通畅就会导致血过不来, 血过不来的地方就会痛. 背俞脉和心相连,...

  • 黄帝内经-第39篇-举痛论篇(1)

    举痛论篇概述 本篇说明痛证的病因,主要是因于寒,但无论是因寒或因热,痛的病灶,总是在经脉里;痛的病变,总是在气和血方面,这是一定的。此外,篇中另...

  • 黄帝内经-第38篇-咳论篇(1)

    前言 本篇从整体观念出发,系统地论述咳嗽的病因、病机、分类、症状、传变及治疗等问题,为论咳之专篇,故篇名曰“咳论”。 正文 咳嗽虽然由肺代劳,但...

  • 黄帝内经-第37篇-气厥论篇

    概述 本篇主要阐述了五脏六腑寒热相移引起的多种病变,而这些病变皆属脏腑气机逆乱所致,这说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脏有病,可影响到其他脏腑。 ...

  • 黄帝内经-第36篇-刺疟篇(2)

    疟疾发病时的五种情况对应的治疗方法 疟疾发作时,身体开始发热,用针刺脚背上的动脉,使其出血,可使热消退。 疟发时身体开始变冷,用针刺手阳明、太阴...

  • 黄帝内经-第36篇-刺疟篇(1)

    前言 本篇根据经络脏腑理论将疟疾分为六经疟、五脏疟、胃疟等十二种疟疾,并着重阐述了这十二种疟疾的证状和治法,并指出了治疗重点在于针刺,故名曰“刺...

  • 黄帝内经-第35篇-疟论篇(4)

    前言 第一部分[https://w2fenx.com/2021/11/03/%E9%BB%84%E5%B8%9D%E5%86%85%E7%BB%...

文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