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投稿
收录了21篇文章 · 2人关注
  • 共情

    所谓共情,差不多就是被别人没有界限的理解。真正的共情能力,要探索是不是在6个月内被照料的很安全,很满足,如果有这样一个心理成长的基础,才有能力共...

  • 关于成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分离。孩子和父母不断的分离。一个孩子从离开妈妈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第一次分离。到断奶,到独立行走,到识别自己的性别,到第一次...

  • 读《当事人中心治疗》01

    作者罗杰斯。人本主义疗法,也是所有临床心理学者入门必学的课程。 这本书是朱彩方博士的读书小组所读的第二本书。我因为这段时间很忙,到现在小组快读完...

  • Resize,w 360,h 240
    精彩的案例督导

    今天是童俊老师的督导,特别感动。 这一节督导,讲了第一代移民离开故土的那种背叛者的内疚的心理,没办法,那是他们的命运;讲了一个强大母亲对孩子的影...

  • 心理学概念:恰到好处的挫折和转变性内化

    听张沛超老师讲这些人物概念还是很有意思的。简单记录一下。 这是一组科胡特的概念。 关于挫折。婴幼儿无时无刻不体验挫折,儿童正是在挫折中成长。恰到...

  • 2020.9.30督导

    本次报个案的来访者,对咨询师是有欺骗的,不敢实话实说,让我感到,咨询师在不知不觉中做了父母的同盟,而,来访是会感觉到的,所以他要一点一点试探。联...

  • 《精神分析治疗》读书笔记:第四章 帮来访者做好准备—陈明明

    作者从两个方面谈起。 一、建立安全感。包括生理安全和情感安全两个方面; 二、对病人进行治疗过程的教育。 1首先介绍知情同意书。 2其次说明充分参...

  • 《精神分析治疗》读书笔记:第五章 边界1:框架—陈明明

    作者从三个方面谈起。 一、 对治疗师和边界的总体观察。 1、框架与源于偏离框架的问题 这里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就是“要咨询倾听来访者的个人史,以...

  • 《精神分析治疗》读书笔记:第三章 治疗师的准备—陈明明

    尽管作为治疗师,我们第一次工作的体验可能非常不同,但焦虑的感觉是共通的。 没有任何证据指出一个人只有成为心理健康的楷模才能在心理上帮助他人。 曾...

  • 2020.6.27督导感悟

    现在我每周有三个固定的个案,两个不定的个案,每周固定的周六晚上督导。每个个案轮流督导,希望比较专业的训练咨询功夫。 初始访谈看上去容易,做起来也...

专题公告

心理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