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投稿
收录了12篇文章 · 3人关注
  • Resize,w 360,h 240
    利己主义下的善与恶——《罗生门》

    探索人性而揭露人性之恶,是对善的向往,也是对美好追求的折射。 日本是一个有着自杀情愫的民族,时至今日,自杀率仍然高居不下,除了与他们对于死亡的特...

    0.6 耕途 2 3
  • Resize,w 360,h 240
    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

    在卑微中渗透伟大,在伟大中趋于平凡。 法国是大革命的发源地,19世纪的政治动荡更甚于其他国家。1814年,拿破仑帝国被反法联盟击败,在联军的支持...

    0.5 耕途 0 4
  • Resize,w 360,h 240
    艺术契约——《道林·格雷的画像》

    扼杀欲望与生活的美固然对立,但无节制的放纵同样与其格格不入。 十九世纪西方受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越发紧密。伊里波特·丹纳认...

    0.3 耕途 0 4
  • Resize,w 360,h 240
    往事在别处——《长日将尽》

    回忆里带给我们的那些温暖,往往充斥着不曾有过的自我欺骗。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地位及其意识形态。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的...

    0.3 耕途 0 1
  • 宿命的苦难坚持——《许三观卖血记》

    在不平等中追求平等,在冷酷中寻找温暖。 余华在叙述中蕴含人道主义的客观描写和人间温情,表现出民间生活的种种状况,由此表达对人的深切关怀。通常以人...

  • Resize,w 360,h 240
    媚俗下的重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里有太多的事情,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完成于“布拉格之春”的背景下。当捷克共产党发起改革——建设带有人性面孔...

    2.3 耕途 1 12 1
  • Resize,w 360,h 240
    放下执念——《生死疲劳》

    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最重要的是放下执念。 《生死疲劳》描述了以土地为背景的中国农村五十年发展历程,语言酣畅淋漓,文字胆大...

  • Resize,w 360,h 240
    反乌托邦三部曲——《我们》《美丽新世界》《1984》

    乌托邦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其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控的价值和实践呈现在理想的社会或国家之中。 最早接触的反乌托邦作品是大学读的《美丽新世界》,这段时间又...

  • Resize,w 360,h 240
    景外的行者——《少年台湾》

    这个岛屿,原来不仅仅只有风景。 初翻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陌生的二十七个台湾地名,而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地名构成了蒋先生的“少年记忆”,似乎每一...

  • Resize,w 360,h 240
    归途上的枷锁——《皮囊》

    每个人都在寻找归途,每个人都具备一副皮囊。它有时是我们精神的枷锁,有时是我们踏上归途的保障。 皮囊不是我们厌恶自己的借口,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

    0.6 耕途 1 25

专题公告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本书的不同角度都是全新的认知与对话,欢迎书籍和感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