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投稿
收录了12篇文章 · 11人关注
  • 心学·12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诽谤是从身外来的,即便是圣人又如何能避免得了?人贵在自我修养,如果自己实实...

  • 心学·11

    若你有官司事务,就从官司事务上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格物。例如审理一案件,不能因人应对无理,起了怒心;不能因人言辞圆滑,起了喜心;不能厌恶他的嘱托,...

  • 心学·10

    人就是天地的心,天地万物本与我为一体,百姓所遭受的困苦与茶毒,哪一件不是自己的切肤之痛?不知道自身痛苦的人,便是没有是非之心。人的是非之心,无须...

  • 心学·9

    君子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从不忧虑别人欺骗自己,只是永远不欺骗自己的良知罢了。不担忧别人对自己不诚信,只是永远相信自己的良知。不去寻求预先察觉别人...

  • 心学·8

    不思善恶,而保持心中的良知清净自在,这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之心。所以有不思善,不思恶中用致知的功夫,就已经涉及思善的问题。欲求宁静,宁念无生,...

  • 心学·7

    在良知良能上,愚夫愚妇和圣人是相同的。但是只有圣人能致良知,愚夫愚妇却不能,这是他们差别之所在。具体内容随时代而变化,圣人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不会...

  • 心学·6

    专门在涵养内心上用功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专门在知识见解上用功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懂得越来越多。每天能看见自己不足的人,就能日渐充实丰富...

  • 心学·5

    身体的主宰是心,心的灵明是知,知的生发作用是意,意所指的对象是物。 只要时常存养本心就是在学习。过去和未来的事,思考它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只会迷失...

  • 心学 • 4

    教人做学问不可以偏向一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心猿意马,心神不定,所思所想的大多是私欲方面的事。因此应该先教他静坐,坐平息思虑的功夫,时间久了,心意...

  • 心学·3

    为学必须有个本源,必须从本源上用功,才会逐渐有所进步。仙家关于婴儿的论述,也是一个好的比喻。婴儿在母亲腹中时,只是一团纯气,有什么知识?出得母胎...

专题公告

王阳明《知行合一》